- 養老機構醫養化的難點、問題及出路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21 0:00:00
養老機構醫養化的難點、問題及出路
2015年11 月,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 號)指出,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 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在當前老齡化背景下, 探索養老機構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將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引入養老機構,強調在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基礎上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從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角度緩解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
但是,當前在我國發展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1、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供求關系存在問題
醫養結合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是身體狀況不好的失能老人,但是實踐研究表明,不是所有失能老人都能實現或者愿意進入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許多失能老人因為經濟、家庭條件、個人性格等原因不能實現自己的養老愿望。
2、醫療服務層次亟需加強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最大的亮點就是服務人員的醫療專業護理,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和傳統的養老機構相比有較高的醫療服務層次。但是實踐證明,當前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醫療水平并不高,僅有部分專業醫院下設的附屬養老機構或者由醫院改建的養老院能夠提供較好的醫療服務。許多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或者由醫院改建的養老院能夠提供較好的醫療服務。許多醫養結合型養老院只是打著牌子,內設醫療機構水平并非專業,醫療護理質量不高,影響了患病老人對醫療需求的滿足效果。
3、護理人員不專業
養老機構的常規工作是日常生活護理,但是許多養老機構缺乏高水平的護理人員。在層次相對較低的養老機構中,大多數護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沒有相關的行業資質。許多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工資待遇不高,工作繁重勞累,導致一些優秀的醫護人員不斷流失,影響了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和信譽,不利于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長遠發展。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傳統養老機構的出路在哪里?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提高供給主體的積極性,完善服務方式
(1)應該充分發揮各種一、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專業優勢,鼓勵和支持以上主體轉型為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立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對病患老人提供專業的養老照顧和醫療護理,從供給上拓展醫養結合模式的主體。
(2)養老機構可以將服務外包,委托經營管理,由醫院協助其醫療業務的運營,促使雙方專業互補,有利于提升雙方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3)規模相對不大而且缺乏社區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可以將其醫療服務進一步健全,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設立醫務室、衛生所、保健室等,還可以與附近醫院合作開設醫療聯系點,提升病患老人的醫護水平。
(4)社區醫療服務健全但是規模和實力不大的養老機構,可以通過與附近的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方式,實現醫療資源和人員的合理共享,通過協議等方式將雙方合作的權利和義務確定下來,明確雙方合作的項目和內容,健全雙向轉診機制,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2、根據老年人的需求設置相應的服務項目
(1)健康的老年人、無疾病的半失能老年人、生活能自理的慢性病老年患者,可以在社區或者普通養老院看護,以日常生活照料為主要項目,其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由社區衛生院或醫務室提高,主要進行疾病的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和康復等。
(2)急性病或慢性病患者急性發作期老人,應該到二級以上大型醫院轉診治療,病情好轉后轉至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享受整體性養老和醫療服務。
(3)慢性病、惡性疾病、易復發疾病、晚期絕癥或者大病初愈的失能老人,需要在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接受中長期的醫療護理,應該將基礎性服務和重點服務結合起來,既要重視生活照顧、精神安慰、文化娛樂等常規養老服務,同時還要進行專業的疾病控制、康復保健、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能夠提供必要的醫療和養老條件,堅持持續照顧的服務理念,在內部設立關于生活照料、慢性病治療、失能護理、康復訓練養護、臨終關懷等服務區,利用專業的健康評估,對各種狀態的老年人進行分別專業的護理,促進養老行業的質量和資源的優化利用。
3、完善政府管理制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
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實情,建立科學的養老服務管理機制,進行養老服務體系總體建設布局,將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制度化,利用優惠政策引導和支持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發展。例如對新建設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用地集約土地出讓金的優惠,鼓勵銀行對該項目實施信貸支持,采取稅收減免政策,吸引更多主體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構建,政府的衛生、社保、民政等職能部門應該改變傳統的權利分割狀態,制定統一的醫養結合建設規章制度,健全評估標準,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政府從宏觀層面對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進行整合,將參保的老年人的醫療費和護理費納入保險軌道,完善城鄉統籌。
-
下一篇:元旦放假通知